分析报告

中国手机厂商未来需寻求创新溢价突围

分析报告

中国手机厂商未来需寻求创新溢价突围



前言

11月1日,中国电子报及电子信息产业网刊登GfK中国科技事业部资深分析师周丹的原创文章《中国手机厂商未来需寻求创新溢价突围》,聚焦后疫情时代全球手机市场的演变与发展,为中国手机厂商调整竞争策略、探寻未来发力点提供最新洞见。

 

周丹

GfK中国科技事业部资深分析师

多年专注科技耐用消费品零售市场研究,负责全球手机市场分析业务,主笔多份全球战略专题报告,擅长深入数据挖掘与市场洞察,曾为多家品牌厂商提供相关内容的咨询服务。

 

全球手机市场进入存量长周期替换阶段,加之供应链大考压力,GfK预判全球手机大盘将在L型底部运行。行业变局下,头部玩家竞争决赛提前,中国厂商战略转向“乘除法”,未来增长势能需向“次方复利”迈进,寻求创新溢价突围。

 

以下为文章完整内容

 

消费电子行业正处在一个加速裂变时期的开局阶段,作为消费电子行业“单品类”体量最大的手机市场,已经进入十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期。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、新冠肺炎疫情黑天鹅,都对整个手机行业造成不小的冲击,全球手机市场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。

 

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过:唯一不变的是变化本身。凡是变化,都是趋势;凡是趋势,都是长期的。下面我们从市场和竞争的角度来解读全球手机行业发展趋势,从变与不变中洞察规律,从规律中探寻突破。

 

 

全球手机大盘在L型底部运行

 

从3G时代到4G时代,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一直处在快速发展时期,直到2017年,全球智能手机零售量达到历史峰值,市场接近饱和。随后智能手机零售量连续下滑,根据GfK全球手机零售监测数据,2019年是全球智能手机零售量连续下滑的第三年,销量为13.76亿部,同比下降2.3%。2020年受疫情影响,全球智能手机销量为12.67亿部,同比下降7.9%。

 

随着疫情慢慢好转,智能手机销量有所回升。GfK预判,2021年全球智能手机零售销量为13.06亿部,同比增长3.1%。大盘规模下滑到一定低位,销量肯定会回暖,但如果回暖速度只有1%-5%,那么就等同于大盘在L型底部运行;下滑到底部以后,如果能有10%以上的增速,才是V型走势,才是行业期盼的回暖。

 

那么,为何预判今年以及明年,全球手机行业难现V型回暖趋势?

 

以史为鉴,回溯过往,不难发现产业发展的最大助推力是技术革新。2010年苹果iPhone4横空出世,打开了智能手机黄金发展十年的通道。目前为止,5G作为新型通信技术,从2019年开启商用元年到现在的商用快速发展,对于消费端的民用市场并没有显示出想象中那么大的推动力。

 

目前智能手机底层技术提升已经进入平台期,短时间内难以获得亮眼突破。从终端销售现状来看,截止到2021年7月,全球5G智能机渗透率为38%,其中,中国5G渗透率达82%,海外整体5G渗透率仅为20%。5G产品在600美元以上的高端市场基本实现全面切换,海外高端市场5G渗透率达到74%。但对于300美元以下低端市场,海外5G智能手机渗透率仅为2%,发展中地区尚存大量4G智能手机空间,要知道海外区域70%的市场空间为300美元以下产品(数据来自GfK全球零售监测)。

 

全球手机大盘在L型底部运行

 

一方面,从消费侧换机角度来看,全球手机市场进入存量长周期替换阶段。那么何为增量?因消费人口红利、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而带来的提前换机是增量;常规换机一直存在,每个月均有,但这部分销量并不代表市场增量。

 

5G是否拉动消费者提前换机,带来增量?答案是否定的。中国移动终端实验室调研结果显示,2021年中国手机用户的换机周期平均达到27.1个月,对比2019年初期的调研增加2.8个月。2021年上半年被动更换5G手机的用户达到7成,主要原因是手机卡顿、遗失、存储空间不足、电池不耐用等,主动尝鲜型换机用户仅占14.3%。

 

放眼海外,英国群体的平均换机周期为38个月,美国的平均换机周期为41个月。当用户的换机周期达到27个月以上的时候,意味着“隔代升级”并不能立刻唤起用户的购买欲望,消费者对于手机的消费更趋理性。

 

另一方面,从供应侧角度来看,缺芯是目前行业最大的拦路虎。根据市场消息,缺芯已影响到手机行业交货时间,目前手机芯片的平均交货周